学院公告+

学院公告

关于举办“新主流”短视频创作大赛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22-08-16

一、活动宗旨

为积极配合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,培养同学们的数字化传播能力,更好服务于文化强国、数字中国建设,并配合学校举办的“我爱湖工商·共建新时代”第二届校园文化作品征集之短视频作品征集子活动,经研究,我院特举办短视频创作大赛,向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全体同学征集短视频作品。

二、参赛对象

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全体学生

三、组织单位

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团学会

四、作品提交时间

2022年9月10日

五、作品类型

短视频作品

五、参赛作品要求

    1.各班最少上交2个作品。

2.作品必须为本人自2022年6月以来创作的作品。

3.作品内容应紧扣活动主题,用镜头来诠释和记录故乡、 时代、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好风采,内容积极向上,有一定深度和创意性。

4.参评作品可以是剧情类短片,也可以是纪实类短片。鼓励任何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,动画、微纪录片、微电影、音乐MV、公益广告等等不同体裁类型的作品均可参赛。

5.视频长度以15s~60s为微视频组,以60s~5min为短视频组,两组分开进行评选。为适应此次活动多渠道发布需求,鼓励作者按照各视频平台的技术标准进行创作。例如,抖音、快手平台以15s,17s视频长度为宜;横竖屏皆可。

视频格式为可兼容的主流视频格式即可,不作具体限制,但清晰度较低、格式不兼容的作品可能会影响评选。

6.参赛作品征集后,则视为同意主办方拥有征集作品的使用权,可以将该作品用于展示等用途。

7.不得剽窃,抄袭他人创意的作品。一经发现则取消参与资格,后果由参赛者自行负责。

七、参赛作品主题

1.光影为媒,传承中华美德

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养成,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。鼓励用各种艺术手法来演绎中国传统美德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,然后用短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。将传统文化内容与新时代元素的结合,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,拉近传统文化与人们生活的距离,提高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亲切感,更好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,培养同学们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互尊互敬,互谦互让,讲文明、懂礼貌的良好品德习惯,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。选题可参考《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典故十则》。

 

2.寻访家乡之美,发掘地方人文

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,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,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无意识。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,道德观念的转变,在新思想新思潮的冲击下,一些传统文化会渐渐淡出生活,甚至会逐渐消亡。所以,用镜头去寻访和探究家乡隐存的文化传统,可以是独特的饮食、服饰、民间工艺、非遗文化、风俗习惯等,也可以是地方语言文学(戏曲、名人、诗歌等),抑或是宗教信仰、民居建筑(老建筑,古迹等)还包括传统历史和地方特产等。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民族文化,弘扬民族精神,培养爱国主义情感。

3.我爱湖工商,共建新时代

用动画、微纪录片、微电影、音乐MV、公益广告等等不同形式记录校园生活的点滴美好,发现湖工商之美,讲述我和湖工商之间的温情故事,可以是剧情类短片,也可以是纪实类短片。内容上要求积极向上,诠释青春的含义,同时体现湖工商的特色,有一定深度和创意性。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,营造良好校园氛围,提升校园文化品位,达到助力学校形象宣传的效果。

4.新山乡巨变

以影像记录时代,呈现山乡巨变。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,以影像力量为新时代山乡铸魂,共同拥抱新时代、书写新山乡。聚焦新时代中国山乡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,多角度展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时代变迁,生动讲述身边的山乡故事,塑造有血有肉的人民典型。

 

八、奖励奖项

学院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,并给予表彰和奖励。优秀短视频将在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示。各奖项、奖励人数对应如下:

1.      奖励优秀短视频作品

一等奖:1人;

二等奖:3人;

三等奖:6人;

获奖者将获得相应的证书和奖金。

2.为提高作品质量,特设优秀指导老师奖。

九、作品提交

每个作品及简介(含短视频名称及内容简介、团队成员名单、指导老师等信息)放置在一个电子文件夹(命名为“短视频比赛”+“团队名”+“作品名”+“联系电话”),并请于9月10日前压缩文件的方式发至邮箱1228937577@QQ.com。联系人:曾海老师,电话:13874800412;活动执行部金子怡,电话:15273156787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数字传媒与人文学院团学会

商帆文学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22年8月6日